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泰安封禅大典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泰安封禅大典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《中华泰山·封禅大典》实景演出开放时间:7/6-10/30 20:00-21:20
《中华泰山·封禅大典》实景演出地点:泰安市大津口艾洼村天烛峰管理区封禅大典天地剧场
《中华泰山·封禅大典》实景演出团购价格:168元起
不在山顶。泰安封禅大典在泰山天烛峰景区山脚下。位置在泰山东北角,离泰山火车站大约十公里左右。去观看演出的话,可以坐旅游2路公交车,始发站是泰山火车站广场,终端站是天烛峰景区停车场。最好是自己驾车去,因为晚上观众比较多,公交车就比较挤了。
古代帝王泰山封禅没有固定的时间。泰山封禅都是古代帝王对治理国家有功,国泰民安,政治清明时进行。
皇帝都认为自己是真龙天子,如果国家治理的好,皇帝认为自己功高盖世,应该上达天庭知晓,所以就选择在泰山封禅。
泰山第一行宫即岱庙。
岱庙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南麓,俗称“东岳庙”。始建于汉代,是历代帝王举行封禅大典和祭拜泰山神的地方。坛庙建筑是汉族祭祀天地日月山川、祖先社稷的建筑,体现了汉族作为农业民族文化的特点。坛庙建筑的布局与构建同宫殿建筑一致,建筑体制略有简化。
岱庙创建于汉代,至唐时已殿阁辉煌。在宋真宗大举封禅时,又大加拓建。岱庙南北长405.7米,东西宽236.7米,呈长方形,总面积96000平方米 ,其建筑风格***用帝王宫城的式样,周环1500余米,庙内各类古建筑有150余间。
岱庙的主体建筑是天贶殿,为东岳大帝的神宫。庙内存有秦朝李斯篆书的泰山刻石。岱庙与北京故宫、山东曲阜三孔、承德避暑山庄的外八庙,并称中国四大古建筑群。
岱庙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 ,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。
对国家有杰出贡献的皇帝才有资格去泰山封禅。
历史上共有六位皇帝到泰山封禅。
秦始皇赢政去泰山封禅了,千古一帝,当之无愧。
汉武帝刘彻到泰山封禅了,开疆拓土,功成名就,无可挑剔。
光武帝刘秀去泰山封禅了,重夺汉室江山,文治武功,名正言顺。
唐高宗李治也去封禅了,历史功绩与其前辈封禅的皇帝稍逊***。
唐玄宗李隆基到泰山封禅了,和唐高宗差不多,稍强些。
宋真宗赵恒也去泰山封禅了,此次封禅直接降低了泰山封禅的标准。从此以后再无皇帝到泰山封禅了。
这得从天地初开说起。
亿万年前,天地初开,万物并存。天地人和谐相处。万物各有其秉性,而各互不打扰。在天地法则之下,万物平等,无高下贵贱之分。
天庭上,天人修身养性,感悟天道;人间,人类日出而作日入而息;地府,死境,管理人间的身后事。
但尺有所长,寸有所短。在这万物之中,天人寿命悠长,但数量稀少,孤独的思索着天道。人类寿命短暂,但数量庞大,可以成群结队相伴而行。
有一天,一个部落的首领,突然想到,我只能统治部落几十年,可是这种唯我独尊的感觉我想一直享受,怎么办?慢慢的就想到要是拥有天人的寿命该多好。又有一天,有个仙人,孤寂的久了,觉得要是有些部下该多好,可以享受万人供奉的滋味。就这样,终有一天,人类的欲望和天人的欲望相遇了:
人类:我想要长久的寿命
天仙:可以,拿什么交换呢
人类:你说吧
泰山封禅是古代中华民族的最高祭典,认为这是帝王上通于天,下达于地。
1.有什么意义。
泰山封禅的意义很大,即是上达于天,又是取信于民。
皇天是至高无上的君主,主宰着人间万民万物,君权是皇天授给的。因此,“易姓而王,致太平”,必封泰山禅梁父,上报天,下报地,以“报群神之功”。
但是一般的皇帝是没有资格封禅的,只有功劳十分之大的帝王才有资格封禅泰山。
2.历史上封禅泰山的皇帝有:
秦朝统一中国后,始皇帝于二十八年(公元前219年)巡行东方,先到邹峄山,行祭礼,刻石颂秦功业。同时召集齐、鲁的儒生稽考封禅礼仪,众儒生诸说不一。始皇帝遂自定礼制,整修山道,自泰山之阳登山。在岱顶行登封礼,并立石颂德。自泰山之阴下山,行降禅礼于梁父山。秦始皇封泰山时祭文和祭礼秘而不传。
值得一提的是,秦始皇在封禅以后突逢暴雨,秦始皇感到十分的害怕,就到一棵松树下避雨祈求雨停下来,而雨果然停了下来。秦始皇还真以为树神在护驾,于是就加封那棵救他的松树为“五大夫松”。
汉武帝可谓是十分雄才大略的一位皇帝,在他的领导下,汉帝国达到了最为强盛的时期,北击匈奴,彻底击溃了他们。通西域,扬汉朝之威,汉武帝曾经五次来封禅泰山。
刘秀的功劳也不是一般人可以比的起兵反抗王莽,建立东汉,重新统一全国,海内升平,延续汉朝历史几百年,开创“光武中兴”。有许多人称他为一位近乎完美的帝王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泰安封禅大典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泰安封禅大典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zqshares.com/post/6348.html